2020年, 第19卷, 第4-5期 刊出日期:2020-10-05
  

  • 全选
    |
    院士专栏
  • 汪顺亭, 汪湛清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第一部分综合了国外近几十年根据不同需求形成的多种水下导航技术,论述了面上导航信息利用水声技术向水下转化的多种形式以及利用不同地球物理参数与地理位置相关性导航的各自特点与问题,论述了在测绘海底地形、重力与其它地球物理特性及其变化时在传感器层面和任务层面融而为一所形成的独具水下特色的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导航技术,论述了NavLab作为一个通用工具软件在水下导航系统研发、精度分析以及作业前导航功能规划和导航信息事后处理方面的独特作用。本文第二部分以极具代表性的挪威HUGIN AUV系列产品军民两用为实例,根据任务和导航功能需求,从其“导航工具箱”(ToolBox)选择适用手段,给出典型任务对应的导航方式和传感器。文章结束部分给出了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展望。
  • 冯培德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5-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混合式惯导和协同导航这两项惯导产品的新技术途径,希望通过系统技术的提升而不是对惯性器件的过分苛求来大幅度提高惯导产品的性价比,这或许将对惯导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 王巍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8-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纤陀螺作为全固态惯性仪表,具有长寿命、高可靠和空间环境适应性好等显著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国外各类宇航飞行器上。我国光纤陀螺的宇航应用起步于21世纪初,现已应用于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等多种宇航飞行器上,对我国宇航飞行器性能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光纤陀螺宇航应用的情况,重点说明了目前几种主流光纤陀螺的技术方案,并对几种新型光纤陀螺(如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宇航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宇航应用的技术需求出发,指出了光纤陀螺宇航应用的几类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 陈泺侃, 陈帅, 潘建伟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9-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惯性技术因其强自主性、不依赖外界信号、适应全天候等特性在导航领域备受关注,为了提升惯性导航的精度,数十年来人们在如何提高惯性传感器性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攻关工作并研制出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惯性传感器。得益于量子效应,原子传感器能在诸如时间、加速度、转动、磁场等领域提供比现有技术更高的测量灵敏度、精度和速度。通过研制基于原子干涉技术的高精度原子惯性器件,实现重力/重力梯度数据实时补偿匹配的量子导航将是新一代高精准军用惯性导航的首选。本文简要介绍了以物质波干涉为基础的原子干涉惯性器件的原理,回顾了以原子重力仪、原子干涉陀螺为主的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发展态势,表达了对我国原子惯性设备实装应用的迫切性。
  • 王巍, 桑建芝, 李明飞, 刘院省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4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线性光纤Sagnac干涉仪具有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优点,可实现超高精度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测量。通过理论建模和数值仿真,阐明了非线性光纤Sagnac干涉仪的增益系数、光纤环长度、光纤环面积和激光波长等参量对干涉仪精度的影响。在测量地速的条件下,光纤环半径取0.5m,光纤环长度为20km且非线性增益系数大于3.582时,干涉仪灵敏度能够达到10-6(°)/h(量级),为实现高灵敏度非线性光纤Sagnac干涉仪提供了支撑。
  • 导航与制导
  • 董燕琴, 陈效真, 王常虹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4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来战争是智能化的战争,未来导弹的发展必然呈现智能化趋势。针对导弹智能化需要具备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智能协同和智能突防等五方面特征,分析了惯性技术的作用和发展需求,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推动了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在惯性技术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惯导系统大数据应用技术、惯导系统容错及系统重构技术、智能协同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统一技术、以惯性系统为基础的信息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对适应未来网络协同作战的智能导弹导航控制需求提出了对策建议。
  • 袁利, 李骥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53-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天器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动的飞行器,也包括部分从宇宙空间返回地球的飞行器。在航天器的飞行过程中,惯性敏感器是实现航天器姿态确定、速度变化测量的关键敏感器之一。随着航天器任务的不断扩展,航天器对惯性器件的使用日趋复杂,高精度定姿、惯性导航、组合导航等技术在应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以此为背景,对航天器惯性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包括惯性技术的使用方式、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张伟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6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对导航系统的精度、自主性、实时性等综合性能需求越来越高。天文光谱测速导航作为近年来提出的新型自主导航技术,具有直接获取航天器速度信息且实时性好、测速精度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梳理近年来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特点,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若干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技术应用组合。基于当前航天任务的需求和研究的难点,结合国内外技术趋势和我国实际工程需求,指出了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内容。天文光谱测速导航为我国航天探测工程任务导航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技术途径,对天文光谱测速导航技术的持续研究将有力促进我国航天领域导航技术的发展,提升天文导航理论研究能力和工程研制技术水平。
  • 雷宏杰, 高关根, 李伟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7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飞机作战能力提升需求,分析了机载导航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我国机载导航技术现状,定位我国机载导航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就未来机载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与讨论。
  • 赵小明, 陈刚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82-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舰船导航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国防关键技术,已成为21世纪提升舰船平台综合性能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舰船导航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当前国际环境下舰船导航面临的军事需求,然后简要介绍了惯性导航、重力匹配导航、惯性/卫星导航深耦合、导航信息综合处理与应用服务等技术现状,最后探讨了其技术特点、典型产品与应用情况,展望了舰船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 雷明兵, 刘伟鹏, 宋振华, 李云龙, 冯康军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88-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精确打击入手阐述了惯性技术对于防空导弹的重要性,提出惯性技术是防空导弹自主导航制导的核心之一。回顾了防空导弹惯性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快速反应、工作环境、测量精度等方面概述了防空导弹对惯性技术的需求,梳理了惯性传感器技术、动基座对准技术、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最后,从新型惯性传感器技术、新材料和新制造技术、新应用场景新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防空导弹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从工程应用层面对防空导弹惯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韩勇强, 李利华, 陈家斌, 吴限, 李磊磊, 李蓉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96-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国内外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自主性、智能性的特点使得其相较于传统地面武器平台对导航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常规意义上的测姿、定位、定向等功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环境相对位姿感知与导航能力。目前,典型的地面无人平台均采用惯性基组合导航方案,以惯性传感器为主,配备卫星、视觉、雷达等多类辅助传感器,通过组合导航算法实现传感器间的有机融合。针对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导航需求,对当前主流惯性基组合导航技术进行梳理,分别介绍了惯性/里程计、惯性/卫星、惯性/视觉、惯性/激光雷达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适用于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导航技术进行了展望。
  • 刘建业, 许建新, 熊智, 王融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11-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和备份,区域导航服务系统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在基于无人机的区域导航服务系统中,无人机自身的定位精度对区域导航服务系统的可靠运行有直接的影响。针对无人机导航传感器及系统的容错和可靠性问题,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和自优化功能的多源信息融合容错导航方案,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基于矢量分配形式的自适应联邦滤波算法。通过对每个状态量设计不同的信息分配系数,实现传感器量测噪声的动态优化调整,有效减小了传感器故障对融合导航系统的影响,提高了无人机导航系统的鲁棒性。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小子滤波器故障信息对融合导航系统联邦滤波全局估计的影响,避免了故障子滤波器在信息重置过程中对系统造成的污染,提高和保障了无人机空中基准站多源信息融合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赵菁, 赵东花, 王晨光, 张雨, 申冲, 唐军, 刘俊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19-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无人机导航中惯性器件产生的漂移误差不断随时间累积进而影响导航精度的问题,以仿生类脑导航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新的导航方法。与传统导航策略不同的是,该方法从周期性校正累积位置误差的角度出发,采用设置位置细胞节点的思路,利用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细胞节点处进行图像匹配,从而在位置细胞节点处实现惯导位置漂移误差校正。同时,建立节点之间的漂移误差模型,调整误差方程系数,以达到修正漂移误差的目的。最后,基于无人机飞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自主导航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导航的精度。
  • 惯性系统技术
  • 夏刚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26-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军事应用中,远程导弹武器主要功能是精确打击关键军事目标,制导精度成为其首要性能指标。当前,国内外远程武器采用的主流惯性器件为惯导平台系统,平台框架在发射前可控制台体旋转实现自对准、自标定等功能。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平台控制台体稳定于惯性空间,通过隔离角运动提高惯性仪表使用精度,因而成为远程制导系统的首选惯性器件。我国惯导平台系统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至今,先后经历了滚珠轴承平台、气浮陀螺平台、动调陀螺平台、静压液浮平台以及三浮平台系统的发展历程。目前,在研新型远程导弹制导系统主要采用基于三浮陀螺及陀螺加速度计的三浮平台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亚微米精度特种材料加工与装配技术、抗高过载环境高可靠三浮惯性仪表技术、惯性/天文复合制导技术以及惯导平台自对准与自标定技术。近年来,以光学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为代表的新型惯性仪表的工程应用精度逐步提升。以平台稳定控制技术为基础,构建基于新型固态陀螺的惯导平台体系架构,将会推动我国远程武器性能跨越式发展。通过分析光纤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新型惯性仪表的技术优势以及新一代制导系统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性能需求,对我国远程制导用惯导平台技术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 高钟毓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35-1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调制式空间稳定平台采用陀螺壳体翻滚技术,陀螺壳体翻滚在平台伺服跟踪作用下将形成圆锥运动。圆锥运动误差会引起陀螺漂移,对高精度、长航时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将造成严重影响。首先,介绍了高精度、长航时旋转调制式惯性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推导了平台上的陀螺沿旋转主轴相对地球的角速度。其次,阐述了陀螺壳体翻滚的圆锥运动,推导了壳体翻滚装置和框架伺服系统的跟踪误差及牵连运动角速度引起的圆锥运动附加漂移误差公式。再次,根据数值举例给出了计算机仿真曲线,指出该误差对高精度系统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实现圆锥运动误差极小化,确保系统长时间运行精度和可靠性,必须实时扣除牵连运动角速度引起的圆锥运动误差分量,并优化设计壳体翻滚装置与平台伺服系统。
  • 闵跃军, 魏宗康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43-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载体大机动飞行的背景下,要求惯性平台具备全姿态的功能。传统的认知中,三轴平台因为内框架角不能工作在接近于±90°的大角度而不具备全姿态功能,为此在内框架增加了限位装置以限制内框架角的工作范围。在三轴平台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四轴平台以使内部三个轴始终处于正交状态,从而实现全姿态功能,但外框架角却在工作于±90°时不能保证内框架角处于零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奇异值的惯性平台全姿态控制方法,验证了三轴平台在框架锁定时通过主动控制可具备自解锁功能,从而具备全姿态能力,颠覆了传统参考资料中对三轴平台的认知。相对于四轴平台,三轴平台少了一个框架,体积和质量都可减小。因此,在高精度惯性导航的工程应用中,将会从四轴平台又回归到三个框架角都具备±180°回转能力的三轴平台。
  • 徐兵华, 杨孟兴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54-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位机构转动速率平稳性是影响速率偏频激光IMU初始对准精度的重要因素。从速率偏频激光IM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出发,理论分析了转位机构转动速率平稳性和初始对准航向角精度的关系,初始对准航向角误差和转位机构的转速相对误差呈三角函数关系,和转位机构的转速呈反比,转位机构的转速越大,转速不平稳导致的影响越小。提出了高精度速率偏频激光IMU的转速平稳性要求:要达到高精度的初始对准航向角,转位机构的转速相对误差需要控制在0.005以内,转速控制在18(°)/s以上。通过仿真分析和速率偏频激光IMU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同等情况下,满足转速平稳性要求的速率偏频激光IMU的初始对准航向角误差带相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减少了10",这对进一步提高速率偏频激光IMU的初始对准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
  • 吴美平, 蔡劭琨, 于瑞航, 曹聚亮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61-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论述了动态重力测量的发展动态,接着以国防科技大学近年来在重力测量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对国防科技大学在捷联式重力测量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论述了捷联式重力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历程、基本原理和典型试验结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博, 付梦印, 李晓平, 吴太旗, 邓志红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70-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重力测量和水下导航技术的发展,惯性/重力匹配导航技术因其精度高、自主性强和航时长等优点,已成为水下自主导航的重要研究方向。惯性/重力匹配导航系统主要由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实时测量、海洋重力场背景图和重力匹配定位算法构成。重力匹配定位算法通过将实时测量的重力异常值与构建的重力场背景图进行匹配,得到水下运载体当前时刻的位置信息,是惯性/重力匹配导航技术的核心。本文详细介绍了重力匹配算法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ICCP算法、SITAN算法、矢量匹配算法及其衍生算法,并对惯性/重力匹配水下自主导航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李明锁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79-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惯性技术是通过惯性传感器敏感载体运动信息,自主建立运动载体姿态基准的手段。随着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武器装备在侦察、监视、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场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惯性技术在光电探测技术与光电设备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光电探测技术和典型机载光电系统、惯性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惯性技术在光电探测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对作战方式和作战效能所带来的变化和提升,阐述了惯性技术在光电探测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
  • 传感器与执行机构
  • 赵砚驰, 程建华, 赵琳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89-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器件,首先对传统陀螺仪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各类陀螺仪的基本原理与优缺点。然后,从关注度、精度、成本、应用四个角度对传统陀螺仪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对比。最后,对未来陀螺仪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陀螺仪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姜福灏, 汪世林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197-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三轴激光陀螺作为激光陀螺技术集成创新的典型代表,已充分展现出优越的综合性能。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空间三轴激光陀螺技术发展现状,本文梳理了空间三轴激光陀螺原理与组成、主要特点、关键技术和研究历程,分析了国外主要研究机构、典型产品型谱及应用现状,从中可见空间三轴激光陀螺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和广泛应用。针对国内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后续发展建议,为我国激光陀螺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提供了参考。
  • 刘付成, 赵万良, 杨浩, 李绍良, 成宇翔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08-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基于哥式效应的固体波动陀螺,具有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优势,是未来陀螺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均开展了半球谐振陀螺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美国、俄罗斯、法国以及国内的半球谐振陀螺研究历程、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在半球谐振陀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加工制造难度大、动态范围小以及全角模式下存在角速度测量阈值等技术瓶颈,亟需突破高Q值材料、两件套陀螺加工制造以及全角模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半球谐振陀螺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精度、大动态、低成本以及轻质小型化等,在航天、航海、战略战术武器等诸多领域上,半球谐振陀螺都将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黄晨, 陈福胜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16-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现有的噪声分析方法无法很好地评估在复杂环境下冷原子干涉仪的输出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冷原子干涉仪仿真方法,可以模拟大动态条件下各项噪声及其之间的耦合对冷原子干涉仪的影响。利用单粒子波包演化的处理方式对冷原子干涉仪进行全过程物理建模,并采取蒙特卡罗方法对大量确定初态的原子进行全过程统计,最终得到冷原子干涉仪在多种噪声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的响应。该方法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对噪声耦合情形进行高精度仿真,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数据对干涉仪输出进行实时处理,以提升冷原子干涉仪的性能指标。
  • 刘俊, 曹慧亮, 石云波, 唐军, 申冲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23-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惯性器件是目前制导战术武器的核心元器件,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但是其如何在火炮膛内、侵彻着靶等过程中存活甚至正常工作,一直是各军事大国科研院所发展精确打击制导武器的重要研究方向。查阅了相关国内外文献,然后详细评述了目前关于应用于高过载环境下的微机械陀螺与微机械加速度计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高过载环境微惯性器件的发展趋势与各国的研究进程,为我国发展高过载微惯性器件提供了方向与指导。
  • 武高辉, 宫灯, 乔菁, 姜龙涛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37-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陀螺、加速度计等惯性器件是高精度传感器,对零件的微小变形有着极其敏感的反应。因此,惯性器件材料的尺寸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提高精度的关键。作者长期研究发现,惯性仪表精度及其稳定性在结构设计确定的情况下与加工、装配有关,但是本质性的因素是材料在长期温度扰动下的“变形”“变性”“变质”问题。我国关于惯性器件材料尺寸稳定性的研究十分薄弱,材料与工艺技术已经成为制约仪表精度的“卡脖子”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材料“变形”即在温度扰动下微纳变形的研究结果。首先分析了惯性器件的服役环境以及该服役环境下的材料响应,从而提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材料设计,为解决低频谐振、复杂结构热应力变形、动载荷弹性变形、长期静载荷微纳米级变形、长期储存下材料时效自发变形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设计方案。设计制备的仪表级SiC/Al复合材料在核心关键指标上优于铍材,在“高新工程”、“北斗工程”等重大工程中显示出优异的技术效果。
  • 王常虹, 任顺清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46-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惯导测试设备误差源、运动参数激励误差、误差传递方法,介绍了如何获取在惯性仪表坐标系下的精准运动参数激励,介绍了惯性仪表测试误差自动补偿、抑制方法。最后综述了惯性仪表测试误差的评估方法,阐述了惯性仪表测试标定技术的发展方向。
  • 孟凡军, 金涛
    导航与控制. 2020, 19(4-5): 257-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5558.2020.h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武器装备产品都是在一定环境下使用的,因此必然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测试环境和实际使用环境的不同,惯性仪表的“测试性能”和“使用性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为满足惯性仪表地、空、天测试一致性的要求,提出了复合环境测试的概念。针对目前惯性仪表在测试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复合环境测试设备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结合测试设备提出了惯性仪表复合环境下的仿真测试方法,对仿真测试设备和仿真测试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复合环境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的可行性。